(一)
自觉的人们
到香港后给我印象深的是人们的自觉。只要是有两人以上办同一件事情,就会充分地感觉到人们自觉遵守秩序的情景。公交候车站,不论候车人员多少,大家一律排队,而且排队时都比较宽松,从没有出现后面人挤前面人,更没有争先恐后上车抢坐的情况。让我感受深的还是在离开香港前。那天早上,我们从中远酒店出来,旅行社的车就停在酒店门口正对面。当时街上既没有车辆通行,更没有交警值勤。我们有的人就想直接过马路,导游马上制止。导游说不能这样过街,要走斑马线。之后就带着我们一行走了几十米,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穿过三个街道口才转到酒店对面的人行道上。这在大陆是不可想象的。
(二)
卫生的街道
从大陆出关,踏上香港的土地,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很好,房子拥挤,道路弯曲狭窄,市区绿地稀少等。但当你至身此地,又不得不赞叹其城市管理。虽然街上没有城管,也很少看到环卫工人,但街道整洁明亮,没有果皮、纸屑杂物,更没有烟头痰渍和横流的污垢。
(三)
随变的游客
入乡随俗。这大多说一个人,从好的环境来到一个不如原来条件的地方后,将就将就点,不要太挑剔。大陆游客从环境相对差的地方来到香港,能不能也“入乡随俗”呢?国人很是担心。所以在出发前,带队的领导也好,旅行社的导游也罢,都免不了要交待:出境后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脏物,不然的话要罚款1500元,还要拘留15天等。
可到了香港,游客们似乎都不是原来的人了,他们完全变了:吞云吐雾的烟民没有了,“摘花惹草”破坏绿化的人看不到了,乱丢果皮纸霄如同“天女散花”的人绝迹了,随地吐啖的找不到了等等。
(四)
转圈的司机
香港街道弯曲狭窄,车流量大,停车场少,但路又不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旅行车司机师傅们在那里不停地转的功劳。旅行社用车一是走马观花,导游在车上介绍。二是一般景点停车不超过10分钟时间,三是景点游玩或是用餐,游客下车后,司机及时把车开走,然后师傅开着车就在街上不停地来回转,按预定的时间再来接客。游客进餐后,导游给司机带盒饭,等下次游客下车后,司机才找地方停车快速吃饭。这样司机师傅是累了很多,但却换来了街通车顺。
(五)
导购的导游
导游。顾名思义,是引导顾客游玩的向导。顾客到一地旅行或者游玩,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观赏到当地的佳景点,了解到当地有代表性的文化习俗,所以有必要顾请当地的向导。但导游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导游了。他们除了导游内涵的缩小外,其外延又在不断地扩大。特别是为了旅行社和导游自身的利益,导游很大的功能已经转换成引导游客购物的向导了。
快慢的道白
港澳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也十分明显,特别是生活节奏的快慢大不一样。
香港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地区,其生活节奏之快是有名的。在祖国改革开放前,大陆的进出口贸易大都是经过香港吞吐,所以过去香港是一个贸易大港,经济也相当的活跃。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陆与国际的贸易往来已不再需要经香港转口出去了,造成了香港经济的很大滑坡,加上香港回归祖国后,很多担心香港未来的商人远走“它乡”,香港经济雪上加霜。经济的倒退,使得人们的危机感更强,竞争意识更盛,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几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香港,祖国作为强大的后盾,虽然使其免遭灭顶之灾,但经济更是一路下滑。时任总理的朱容基指示:要不惜人力物力确保香港繁荣。也就是从那时起,打开香港与大陆大门,让国人去香港旅游观光购物,把钱花在香港,拉动香港经济上升。生活节奏快,竞争意识强是好事,是大好事。君不见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人才辈出,富豪遍地吗?!
澳门是一个被时间拉着走的社会。从香港到澳门在生活节奏上犹如回到了内地。行人慢悠悠,车辆四平八稳前行。商店有的中午11点还没有开门,晚上不到10点就打烊了。为什么澳门与香港在生活节奏上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可能是澳门太优越的原故。澳门24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没有失业,退休的制度也不坚持,你愿意做事,就有事可做,政府税收高,仅今后一季度,****业上交的税收就高达100多亿元。人们工资收入高,负责环卫的公务员都有1万多元一个月,家庭保姆也是3000元左右一个月,学生高中没有毕业有的就参加工作了,家中父母都不知道,10000多元钱一个月。澳门大商店不多,原因就是小商店政府税费都不收,这也是商店为什么开门迟,关门早的原因之一。由于澳门节奏慢,竞争意识不强,所以澳门也就没有什么拔尖的人才。至今,澳门政府不得不考虑采取措施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