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居无定所,无形无色,却是大自然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从湛蓝天空上的千里阵云到戈壁荒原中的雅丹地貌;从江南园林里的竹林细语到白山黑水间的慷慨激昂;“风”从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开始了讴歌着这个世界,诉说着这个世界。风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于是我通过作品来热爱它赞美他,只要有他经过,我的这些焊接起来的装置就会因他而动,因他而止,风动雕塑提供了一个场域来让他随意舞动。
回顾艺术史,动态雕塑的概念早在现代雕塑发展的过程中就已出现,比较的是雕塑家考尔德创作的一系列风动雕塑作品,风的吹动使雕塑的部件在打破平衡与恢复平衡的过程中变换着位置,呈现出了奇特的视觉效果。自古雕塑都是静止不动的,是三维空间的占有。贝多芬曾经说过,雕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说雕塑是将时间的一瞬间定格为永恒。
考尔德以金属片材料制作的动态雕塑的运动轨迹就是随机无规律的。雕塑的运动没有预先的轨迹设计,雕塑自身也没有动力机械装置,雕塑的运动是借助于不可掌控的外力而实现的。在微风的作用下,气流使金属片、杆打破了原先静止的平衡,动了起来。有规律的运动使雕塑更具有机械的美。通常雕塑自身配有一个动力装置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动能。雕塑的整体形态或部分形态沿着预先设计的轨迹往复运动。视觉的美感是人类独有的视角,而每当风经过了我的作品,就留下了它的痕迹——自然的痕迹。观众可以站在作品的下面,一起感受风的魅力! “巽”是《易》的符号系统,作品名称<巽形>选它来象征着风。
风动阴阳,交互天地,上下四方,往古来今。 风是天与地交流的媒介,风与风相随而来,带来了天上的消息……《巽形》动态的演绎带给我们传统静态雕塑无法给予的新奇体验。通常这样的体验包含一定的科技意味,由此引出了科技与雕塑之间话题的探讨。在目前这个泛雕塑泛科技时代,雕塑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科技元素融入雕塑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去把握雕塑语言和科技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动态雕塑所运用的运动原理,通常是一些运用自然力或机械电机带动的简单装置。就其本身而言科技元素并非高深莫测,我们之所以感到新奇是因为有一个前提存在,即认定所看到的是一件雕塑,而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我们的体验将得出另外的结果。
比如,大风车在风的作用下旋转运动,织布机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往复运动,这些会动的机械装置,它们的运动原理可能更加复杂,而我们不会感到新奇,不会有欣赏的体验,那是因为没有认定它是一件雕塑。所以,动态雕塑应该有它区别于一般机械装置的因素存在,那么,如何把握那个度,至少让观众看见作品时首先认同这是一件雕塑而不是别的?我认为,在动态雕塑的构思创作过程中,引入科技元素的同时,雕塑自身的一些基本内容不能舍去,否则雕塑将变得面目全非而不是雕塑了。
首先,值得重视的是对雕塑形式美感的推敲。造型的优美是一件雕塑成功的重要因素。会动的机械装置之所以不是雕塑,是因为它的造型不具有美感,缺少艺术的气息。那么,在动态雕塑的构思过程中,除了考虑形体的运动轨迹外,雕塑形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体块间排列的节奏变化、轮廓线所体现的韵律特点等因素也应成为艺术家构思的重点。而动态雕塑形式美把握的难点在于雕塑的形体是不断变化的,各部分的比例、位置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同的状态,这就要求艺术家对雕塑在整个运动中所呈现的面貌有一个宏观的把控,这样才能使雕塑在运动中产生丰富而生动的造型变换。其次,须重视雕塑本体语言的把握。 雕塑的精髓在于它的立体性和三维空间的占有性。那么,艺术家在构思动态雕塑时,雕塑的整体造型须注意三维空间的多角度视觉,除此之外,雕塑的运动轨迹也应注意三维空间的立体呈现。如果雕塑的运动方式只在二维上做变化,其视觉冲击力将不如在三维空间中变化那么强烈。再次,须强调动态雕塑运动背后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运动只是表现的手段和途径,通过动态雕塑的运动一定要体现出雕塑家所传达的思想。 18921776132 (王)
风动力雕塑优转动风动雕塑
苏州展会服务相关信息
2024-12-26
2024-12-16
2024-12-14
2024-12-05
2024-11-29
2024-11-25
2024-11-22
2024-11-18
2024-11-09
2024-10-26